人工智能名词解释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是一个广泛涉及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统计学、机器工程、语言学、神经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领域,旨在研究、设计、构建具备智能、学习、推理和行动能力的计算机和机器。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ing, ML)是一门研究计算机如何在没有明确编程的情况下,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学习,自动改进其行为或做出预测的学科。它旨在使计算机系统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新情况、解决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机器学习可以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主要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由多个隐藏层组成)对数据进行学习和表示。深度学习算法试图模拟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其灵感来源于神经生物学,它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自动提出数据的高层次特征和模式,从而实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按照架构的不同,神经网络可以分为:卷积神经网络(CNNs)、循环神经网络(RNNs)、Transformer网络等等。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又是深度学习中快速增长的子集,23年热门模型和应用ChatGPT、Stable Diffusion等都属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他们使用了大模型提供支持,在大量原始、未标记的数据基础上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预训练,使得机器能够“理解”语言甚至图像,并能够根据需要自动生成内容。

2021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团队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Foundational Models(基础模型,即大模型)的概念。简单来说,它是一类具有大量参数(通常在十亿以上),能在极为广泛的数据上进行训练,并适用于多种任务和应用的预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大模型的训练整体上分为三个阶段:与训练、SFT(监督微调)、RLHF(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

预训练(Pre-training):预训练的过程类似于从婴儿成长为中学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的语言习惯、知识体系等重要部分都会形成;对于大模型来说,在这个阶段它会学习各种不同种类的语料,学习到语言的统计规律和一般知识。但是大模型在这个阶段只是学会了补全句子,却没有学会怎么样去领会人类的意图,假设我们向预训练的模型提问:”埃菲尔铁塔在哪个国家?”模型有可能不会回答”法国”,而是根据它看到过的语料进行输出:”东方明珠在哪个城市?”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答案,因此我们需要让它能够去遵循人类的指示进行回答,这个步骤就是SFT(监督微调)人类成长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预训练的过程,这与机器的预训练过程略有不同。

监督微调(SFT,Supervised Fine Tuning):SFT的过程类似于从中学生成长为大学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学习到专业知识,比如金融、法律等领域,我们的头脑会更专注于特定领域。对于大模型来说,在这个阶段它可以学习各种人类的对话语料,甚至是非常专业的垂直领域知识,在监督微调过程之后,它可以按照人类的意图去回答专业领域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向经过SFT的模型提问:”埃菲尔铁塔在哪个国家?”模型大概率会回答”法国”,而不是去补全后边的句子。这时候的模型已经可以按照人类的意图去完成基本的对话功能了,但是模型的回答有时候可能并不符合人类的偏好,它可能会输出一些涉黄、涉政、涉暴或者种族歧视等言论,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模型进行RLHF(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

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Feedback)
RLHF的过程类似于从大学生步入职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开始进行工作,但是我们的工作可能会受到领导和客户的表扬,也有可能会受到批评,我们会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争取在职场获得更多的正面反馈。对于大模型来说,在这个阶段它会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次回答,人类会对这些回答打分,大模型会在此阶段学习到如何输出分数最高的回答,使得回答更符合人类的偏好。

按照应用场景,大模型可以大致分为:大语言模型(LLM)和多模态模型。

大语言模型(LLM):这类大模型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NLP),旨在处理语言、文章、对话等自然语言文本。它们通常基于深度学习架构(如Transformer模型),经过大规模文本数据集训练而成,能够捕捉语言的复杂性,包括语法、语义、语境以及蕴含的文化和社会知识。语言大模型典型应用包括文本生成、问答系统、文本分类、机器翻译、对话系统等。

多模态模型: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同时处理和理解来自不同感知通道(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的数据,并在这些模态之间建立关联和交互。它们能够整合不同类型的输入信息,进行跨模态推理、生成和理解任务。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涵盖视觉问答、图像描述生成、跨模态检索、多媒体内容理解等领域。

提示词(Prompt)是用户发送给大语言模型的问题、指令或请求,来明确地告诉模型用户想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是大语言模型理解用户需求并据此生成相关、准确回答或内容的基础。对于大语言模型来说,提示词就是用户输入给大语言模型的文本信息。

直接提问,也称为零样本提示(Zero-Shot Prompting),即不给大语言模型提供案例,完全依靠 LLM 理解和处理能力完成任务。前文给的提示词例子,都属于直接提问。目前大部分开源和商用的大语言模型已经经过了大量的预训练和指令调试,能够很好的理解并响应用户的直接提问。适用于目标明确、问题简单、答案确定且唯一等场景。

在提示词中提供少量(通常几个或几十个)示例,也称为少样本提示(Few-Shot Prompting),以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任务要求和期望输出。

发表在 日记 | 留下评论

肥料的种类

1、肥料是什么

肥料是用于改善土壤肥力或直接提供植物所需营养的物质,帮助植物生长。主要分为化学肥料(如氮肥、磷肥和钾肥)和有机肥料(如堆肥和农家肥)。肥料通过补充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产量。合理使用肥料能有效提升作物质量,但过量施用可能导致环境问题。

2、肥料的具体分类

2.1 化肥

无机肥,采用提取、机械粉碎和化学合成等工艺加工制成的无机盐态肥料,又称矿物肥料、矿质肥料。由于绝大部分化学肥料是无机肥料,有时也将无机肥称为化学肥料,简称化肥。化肥中主要含有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都以无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多数要经过化学工业生产。

(1)氮肥
只含氮养分,常用的有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

(2)磷肥
只含磷养分,常用的有过磷酸钙“(普钙)、重过磷酸钙(重钙)、钙镁磷肥、钢渣磷肥磷矿粉等

(3)复合肥料经化学合成而得,含有两种以上的常量养分,常用品种有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等

(4)复混肥料由两种以上化肥或化肥与有机肥经粉碎造料等物理过程混合而成,含有两种以上常量养分,品种繁多。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按总养分含量分为高浓度(总养分含量>400%)、中浓度(总养分含量>30.0%)、低浓度(总养分含量>25.0%)三档。

(5)掺混肥料,又称BB肥a由两种以上化肥不经任何粉碎造料等加工过程直接干混而成,含有两种以上常量养分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有总养分含量不低于35.0%。

(6)微量元素肥含有植物营养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硼铜、锰、钼、铁等,可以是只含有一种微量元素的单纯化合物,也可以是含有多种微量和大量营养元素的复混肥料或掺混肥料。

2.2有机肥

(1)自能直接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并富含有机物质的肥料。常用品种有绿肥、人粪尿、厩肥、堆肥、沤肥、沼气肥和废弃物肥料,此外还有泥肥、熏土、坑土、糟渣等。

(2)有机肥料是天然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或发酵而成的一类肥料,农业部制定的行业标准NY525-2002 适用于这一类有机肥料,

2.3微生物肥料

狭义的微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如传统的固氮、解磷、解钾细菌。
目前,微生物肥料主要有以下三类:农用微生物菌剂°.执行标准 GB 20287-2006;复合微生物肥料9执行标准 NY/T 798-2015;
生物有机肥,执行标准NY 884-2012。

3、科学施用肥料——精、调、改、替(引自农业部网站)

(1)精准施肥。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制定不同施肥方案

(2)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发展适合不同士壤条件和作物的高效肥料产品,且优化氮磷钾配比,结合中微量元素,提高废料效果;

(3)改进施肥方式。根据肥料特点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结合现代科技,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

(4)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推进有机无机结合,可以在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

发表在 学习笔记 | 标签为 , , | 留下评论

名句名篇(一)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 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4、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滕王阁序》

7、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8、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9、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发表在 学习笔记, 美文 | 标签为 , , , , , | 留下评论